时间: 2025-05-01 12:1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4:23
条规:指一系列的规则或规定,通常用于指导行为或管理事务。它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旨在确保某种秩序或标准。
条规一词源自汉语,由“条”和“规”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条”指细长的东西,“规”指准则或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条规”。
在**文化中,条规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礼”相联系,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条规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条规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如安全感(因为有明确的指导)或压迫感(因为限制了自由)。个人对条规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其对自由和秩序的偏好。
在日常生活中,条规无处不在,从交通规则到家庭规矩。例如,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条规是晚上9点前必须上床睡觉,这帮助我养成了良好的作息*惯。
诗歌:
在条规的森林里,
每一步都踩着规矩的落叶,
寻找自由的鸟儿,
却在规则的天空中翱翔。
视觉:想象一个整齐排列的书架,每一本书都代表一个条规。 听觉: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象征着时间的条规。
在英语中,“条规”可以对应为“rules”或“regulations”。在不同的文化中,对条规的重视程度和执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条规可能更加灵活和宽松,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更加严格和正式。
条规是社会运作的基石,它确保了秩序和效率。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条规的概念对于清晰传达意图和遵守社会规范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条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1.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2.
【规】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 《孟子》-规矩方圆之至也。 、 《诗·沔水》序·笺-规者,正圆之器也。 、 《楚辞·离骚》-圆曰规,方曰矩。 、 《墨子·天志上》-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 《荀子·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组词】
规绳、 规旋、 规轮、 规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