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3:18
词汇“泼皮赖肉”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者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泼皮赖肉”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但从字面上看,“泼皮”通常指的是无赖、不讲理的人,而“赖肉”则可能指的是赖着不走或者纠缠不清的行为。结合起来,这个词汇可能指的是一个无赖且纠缠不清的人。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用来形容一个角色性格上的无赖和纠缠不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者性格。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并不明确。它可能是地方方言或者某个特定社群中的俚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纠缠不清的人。它可能反映了社会对于这类行为的负面评价。
这个词汇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不讲理、纠缠不清的人,给人带来烦恼和困扰。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这个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泼皮赖肉”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复杂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纠缠不清的场景,如一个人赖在别人家里不走,或者在公共场合纠缠不清的情景。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并不明确。
总的来说,“泼皮赖肉”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的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类不常见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泼】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组词】
泼丢泼养、 泼撒、 泼水难收、 泼污水、 泼油救火、 泼散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赖】
(形声。从贝,剌(là)声。本义:得益;赢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赖,赢也。 、 《方言十三》-赖,取也。 、 《国语·周语》。注:“利也。”-先王岂有赖焉。 、 《国语》-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 、 《战国策》-为魏则益,为秦则不赖矣。
【组词】
赖利
4.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