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20:52
“克敌制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战胜敌人来取得胜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对抗中通过策略、力量或其他手段战胜对手,从而达到最终的胜利目标。
“克敌制胜”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思想,强调在战争中通过智谋和策略来战胜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应用范围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其他需要策略和技巧的竞争场合。
在文化中,“克敌制胜”体现了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这种思想在的历史、文学和哲学中都有所体现,强调通过智慧而非单纯的武力来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鼓舞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智慧、勇气和成功。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运用智慧和策略,以达到最终的成功。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学*、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其他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战场上,我用勤奋的剑,克敌制胜,赢得智慧的冠冕。”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将军指挥若定,士兵们奋勇作战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战鼓声、号角声和士兵的呐喊声,共同构成了一幅战斗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smart the opponent”或“gain the upper ha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通过智慧或策略战胜对手。
“克敌制胜”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了其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只今番~,便见得先生妙法。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3.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4.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