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5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4:29
词汇“丑贼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或者是方言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丑”、“贼”和“生”三个部分来理解。
综合来看,“丑贼生”可能指的是一个人天生外貌不佳且行为不端。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天生具有不良特质。在口语中,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品行不端且外貌不佳。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可能在某些方言或古代文献中有记录,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对外貌和品行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丑贼生”这样的词汇可能反映了社会对于外貌和品行的双重负面评价。
该词汇带有明显的负面情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良品行和丑陋外貌,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感觉。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丑贼生”用于形容一个具有负面特质的角色,增加故事的戏剧性。
由于该词汇带有负面意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暗、丑陋的画面,或者是不和谐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来形容具有不良特质的人,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丑贼生”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外貌和品行的双重负面评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
1.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