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9:13
词汇“息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专有名词、地名或者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信息和广泛的语料库支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息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称,如贵州省的一个县名“息烽县”,或者是某个历史、军事设施的名称。
如果“息烽”是指贵州省的息烽县,那么它可能在描述地理、历史或文化背景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地方特色或历史意义。
由于“息烽”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很难找到直接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它是一个地名,那么其他地名可能与之相关,但不会有直接的同义或反义关系。
如果“息烽”是一个地名,它的词源可能与当地的历史、地理或民族文化有关。例如,“息”可能与平静、安宁有关,“烽”则可能与烽火台、警戒有关。
如果“息烽”是指息烽县,那么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可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历史遗迹等有关。
对于不熟悉“息烽”的人来说,它可能没有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但对于了解其历史背景的人来说,它可能唤起对历史**的记忆或情感。
由于“息烽”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应用可能有限。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历史或文化研究中被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息烽”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代表某种历史记忆或地方特色。
如果“息烽”是一个地名,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当地的风景、建筑或文化活动,通过音乐或视频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
如果“息烽”是一个特定文化中的词汇,可以比较它在其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或概念。
由于“息烽”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对其的理解和应用可能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能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
总的来说,由于“息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对其的分析和理解需要依赖具体的语境和背景信息。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燧】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燧,塞上亭守烽火者。 、 《玉篇》-燧,以取火于日。 、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论语·阳货》-钻燧取火。 、 《左传·文公十年》-命夙驾载燧。 、 《人类的出现》-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幽王为熢燧。
【组词】
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