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5:52
词汇“息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息气”字面意思是指停止呼吸或呼吸停止的状态。在中医学中,“息”可以指呼吸,而“气”则指生命力或能量。因此,“息气”在中医语境下可能指的是呼吸的停止或生命力的衰竭。
由于“息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中医文献中,可能会提到“息气”来描述病人的呼吸状况或生命体征。
“息”字在古代汉语中指呼吸,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鼻息也”。“气”字则指气体或生命力。两者结合的“息气”可能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出现,用以描述呼吸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呼吸与生命紧密相关,因此“息气”在中医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用以描述生命的终结或健康的状态。
提到“息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临近,带来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直接使用“息气”这个词,但在讨论健康或生命终结的话题时,可能会间接涉及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息气”来表达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晨露映朝阳,息气随风逝。”
提到“息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安静的病房、微弱的呼吸声或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息气”的词汇,但会有描述呼吸停止或生命终结的类似表达。
“息气”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在中医学中的意义较为特殊,与生命和健康紧密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医学知识。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