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4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40:36
词汇“息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息甲”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休息的甲胄”或“卸下的盔甲”。在古代汉语中,甲指的是战士穿的盔甲,息则有休息、停止的意思。因此,“息甲”可以理解为战士在战斗间隙或战后卸下盔甲进行休息的状态。
由于“息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描述战士在战斗间隙或战后休息的场景时使用这个词汇。
“息甲”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战争频繁的社会背景下,“息甲”反映了战士们在战斗间隙或战后的一种生活状态,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辛。
“息甲”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疲惫的感觉,联想到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艰辛和牺牲。
由于“息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息甲”用于描述古代战争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沉重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战士们卸下盔甲的场景,给人一种沉重和疲惫的视觉感受。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息甲”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战士休息或卸下盔甲的类似表达。
“息甲”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