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28
拈轻掇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轻轻地拿起,重重地放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选择容易的先做,而把困难或重要的放在后面,有时也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承担责任或面对困难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拈轻掇重 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懒惰或逃避责任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某人的工作态度或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任务分配和责任承担的问题。
拈轻掇重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工作态度和责任感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描述个人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批评社会现象或组织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和勇于承担责任被视为美德。因此,拈轻掇重**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责任感的期望和批评。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逃避责任和懒惰联系在一起。在表达时,我会用它来批评那些不愿意面对困难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同事拈轻掇重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中每个人的责任感和态度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拈轻掇重非君子,勇挑重担真英雄。”
想象一个人在工作中挑选最简单的任务,而把最难的留给别人,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懒惰和不负责任的形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irking responsibility”或“dodging the bullet”,它们都传达了避免困难或责任的意思。
拈轻掇重 这个成语在描述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理解责任感和工作态度的重要性,还提醒我在自己的行为中避免这种不良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语言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怎下的着他拈轻掇重,可便扫床也波叠被。
1.
【拈】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拈,揶也。 、 《广雅》-拈,持也。 、 《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女何蚩而三招子。 、 《三国演义》-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
【组词】
拈毫、 拈团儿、 拈撮、 拈周试晬、 拈酒
2.
【轻】
(形声。本义:车名)。
轻车。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轻,轻车也。 、 《周礼·车仆》-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 、 《战国策·齐策》-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3. 【掇】 ——见“撺掇”(cuānduo)、“掂掇”(diānduo)。
4.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