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9:56
词汇“居诸不息”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居”、“诸”、“不”、“息”。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居诸不息”字面意思是指居住在某处并且不停地进行某种活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勤奋不懈,持续不断地工作或学*。
“居诸不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的特点,即通过简洁的表达传达深刻的意义。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一直用来形容人的勤奋和坚持。
在文化中,勤奋和坚持被视为美德。因此,“居诸不息”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用来鼓励人们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断努力,不轻言放弃的人,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也要坚持不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居诸不息地研究教学方法,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居诸不息”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居诸不息,星辰指引,夜以继日,梦想成真。”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深夜里仍然在工作或学*,灯光下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定。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键盘敲击的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ver stop striving”或“unceasing effor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义相似。
通过对“居诸不息”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我们在学*和生活中不断前进。
居诸不息,寒暑推移。
1.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2.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诸,辩也。 、 《尔雅》-诸诸便便,辩也。 、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
【组词】
诸问
众;各。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 、 《三国志·诸葛亮传》-西和诸戎。 、 《资治通鉴·唐纪》-诸道桥梁。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