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3:27
“上竿掇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爬上竿子后再去拿梯子。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不考虑后果,只顾眼前,不顾后路,形容做事鲁莽或缺乏深思熟虑。
“上竿掇梯”这个成语的来源不详,但其形象的比喻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鲁莽行为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三思而后行”,这个成语与这一文化价值观相悖,因此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考虑后果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冲动、不理智和可能的失败。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劝告朋友在做决定时要更加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后悔。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人生如棋,莫上竿掇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爬上高高的竿子,却发现没有梯子下来,这种画面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旁观者的警告声或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bridges”,意为断绝后路,与“上竿掇梯”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做事不顾后果的负面影响。
“上竿掇梯”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考虑长远,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可能后悔的决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怕人家调犯,‘早共晚夫人见些破绽,你我何安。’问甚么他遭危难?撺断得上竿,掇了梯儿看。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竿】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引证】
《说文》-竿,竹梃也。 、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 、 《管子》-禁藏母拊竿。 、 张衡《西京赋》-竿殳之所揘毕。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 竿殳、 竿首、 竿头
3. 【掇】 ——见“撺掇”(cuānduo)、“掂掇”(diānduo)。
4.
【梯】
(形声。从木,弟声。本义:便利人上下攀登(尤其建筑物)的用具或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梯,木阶也。 、 《史记·孟荀传》-为云梯之械。 、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身登青云梯。 、 《资治通鉴·唐纪》-梯而下之。
1. 【上竿】 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