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38:41
词汇“挽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挽辂”字面意思是指牵引车辆。其中,“挽”意为牵引、拉,“辂”是指古代的一种车辆,通常用于贵族或官员的交通工具。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挽辂”常用来描述贵族或官员出行时的场景,如《诗经》中就有“驾我辂车”的句子,意指驾驶自己的车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历史文献或古风文学中仍可见其身影。
“挽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这个词汇,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风文学中。
在古代**,挽辂是贵族和官员出行的一种常见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
对于现代人来说,“挽辂”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典雅的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秩序。
由于“挽辂”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再使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历史研究或古风创作中,这个词汇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挽辂”来描绘古代贵族的生活场景,增添作品的历史氛围。
结合古代车辆的图片或古代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挽辂”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想象古代马车的铃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对应于各自古代的交通工具,如欧洲的马车等。
“挽辂”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广诂》-挽,引也。 、 《说文》-輓,引之也。 、 《广韵》-輓,輓车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或輓之,或推之。 、 《史记·刘敬传》-娄敬脱輓辂。 、 《汉书·韩安国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
【组词】
挽郎、 挽强、 挽满、 挽车、 挽住、 挽手儿、 挽歌郎、 挽强为弱
2.
【辂】
(形声。从车,各声。本义: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人挽之车施辂,与驾牛马者不同。-辂,车軨前横木也。 、 《仪礼·既夕礼》。注:“辕缚所以属引。”-当前辂。 、 《史记·刘敬传》。索隐:“鹿车前横木。”-脱輓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