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17
戎辂(róng lù)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戎”和“辂”。其中,“戎”通常指军事或战争,而“辂”则指古代的一种车辆。因此,“戎辂”字面意思是指用于军事或战争的车辆,特别是指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战车。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戎辂”常用来描述战争场面或军事装备。例如,在《左传》等古代史书中,可能会提到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以及他们使用的“戎辂”。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军事历史或文化时。
“戎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对军事装备的特定称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学术讨论中。
在**古代社会,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戎辂”这样的军事装备在文化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战争工具,也是国家实力和威望的象征。
提到“戎辂”,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以及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的应用场景非常有限,主要在历史学*、文化研究或特定的写作中。例如,在撰写关于古代战争的文章时,可能会使用到“戎辂”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戎辂驰骋古战场,铁蹄踏破千重浪。”这样的诗句不仅传达了战争的激烈,也展现了古代战车的威猛。
想象一辆装饰华丽的戎辂在战场上奔驰,车轮滚滚,战鼓隆隆,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震撼,听觉上也充满了紧张和激动。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军事车辆也有特定的名称,如古罗马的战车(chariot)。虽然名称不同,但都代表了古代军事技术的一部分。
“戎辂”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军事、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2.
【辂】
(形声。从车,各声。本义: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人挽之车施辂,与驾牛马者不同。-辂,车軨前横木也。 、 《仪礼·既夕礼》。注:“辕缚所以属引。”-当前辂。 、 《史记·刘敬传》。索隐:“鹿车前横木。”-脱輓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