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3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35:05
词汇“制策”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制”和“策”。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制策”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制策”字面意思是指制定策略或计划。其中,“制”意味着制定、规划,而“策”则指策略、计策。结合起来,“制策”通常指的是在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中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或策略。
“制策”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字源较为直接。“制”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制定、规划的意思,而“策”则源自竹简上的文字,后引申为策略、计策。在古代文献中,如《孙子兵法》中就有“策”作为策略的用法。
在**传统文化中,“制策”常与智慧、谋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它体现了对策略和计划的高度重视,是成功实施行动的关键。
“制策”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精心规划的感觉,常与智慧、谋略、策略性思维等正面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商业项目管理中,我经常需要制策,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可以将“制策”融入描述智者深思熟虑的场景:
智者静坐,心海波澜,
制策于胸,风云变幻。
视觉上,“制策”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或战略图;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略会议中的讨论声。
在英语中,“制策”可以对应为“formulate a strategy”或“strategize”,在不同文化中,策略制定的重要性都是被广泛认可的。
“制策”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强调了策略和计划在成功实施行动中的关键作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制策”有助于提升我的策略性思维和规划能力。
1.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