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4:39
“制碑”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制作石碑的过程,包括设计、雕刻和安置石碑。基本含义是指在石材上刻写文字或图案,用以纪念、公告或装饰。
在文学中,“制碑”可能被用来象征永恒或不朽,如在描述历史**或英雄事迹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或石雕艺术中,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同义词“刻石”和“立碑”都强调了制作石碑的动作,而“石刻”则更侧重于雕刻的过程。反义词“毁碑”和“磨灭”则表示破坏或消除石碑的行为。
“制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制”意为制作,“碑”指石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出现在专业或正式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石碑常用于纪念重要人物或,如墓碑、纪念碑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制碑”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庄重和永恒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类对不朽的追求。
在我参观西安的碑林时,我亲眼见到了许多精美的制碑,这些石碑不仅记录了历史,也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制碑”:
在岁月的长河中,
我们制碑,刻下不朽的诗篇,
每一笔,每一划,
都是对时间的挑战。
想象一下,一位石匠在清晨的阳光下,用锤子和凿子在坚硬的石材上敲打,每一次敲击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声音和场景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工艺的精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rving a monument”或“erecting a monument”,它们都强调了制作和竖立纪念物的过程。
“制碑”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专业术语,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它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
1.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2.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引证】
《说文》-碑,竖石也。 、 《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上当碑南陈。 、 《礼记·檀弓》-公室设丰碑。 、 《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