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6:54
变质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物质在化学或物理过程中发生性质上的改变。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事物在性质、状态或价值上的恶化或改变。
在文学中,“变质”可能用来描述人物性格的恶化或故事情节的转折。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食物、人际关系或信任的恶化。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中,“变质”特指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变质”一词源自拉丁语“transmutare”,意为“改变形式”。在中文中,它最初用于描述物质的化学变化,后来扩展到描述更广泛的现象。
在**文化中,“变质”常与食物安全相关,反映了社会对食品质量的关注。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与道德或伦理的退化相关。
“变质”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恶化和不信任。它可能引发对失去控制或不可逆变化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食物变质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健康风险。在人际关系中,信任的变质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
在诗歌中,可以将“变质”用于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岁月如刀,刻画着万物的变质, 从青涩到成熟,从繁华到凋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展示食物变质的画面,如发霉的面包或腐烂的水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警告食物变质的警报声。
在英语中,“变质”可以对应为“deteriorate”或“spoil”,在法语中为“se détériorer”,在西班牙语中为“estropearse”。这些词汇在各自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变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描述物质、关系和概念的恶化。了解其不同用法和语境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这一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细微差别对于提升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1.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2.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