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5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6:12
“不遗毫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连最细微的部分也不遗漏。基本含义是指做事非常细致,连极小的地方都考虑到了,形容做事非常周到、细致。
在文学作品中,“不遗毫发”常用来形容人物的细心或作品的精细程度。在口语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做事认真细致。在专业领域,如医学、工程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专业人员在操作或设计时的精确和细致。
“不遗毫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毫发”指的是极细小的毛发,比喻极小的部分。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细节的极致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不遗毫发”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做事认真、细致的人。
这个词汇给人以严谨、认真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工作中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人。它激励人们在做事时要有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项目汇报中,因为不遗毫发地准备了每一个细节,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赞扬。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遗毫发”融入到描述自然景物的诗句中,如:“春风拂过,不遗毫发地唤醒了沉睡的花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精细的刺绣作品,每一针每一线都体现了“不遗毫发”的精神。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一首细腻的钢琴曲,每一个音符都经过精心安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ve no stone unturned”,意为不遗余力,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全面和细致的态度。
“不遗毫发”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任何工作中对细节的关注和重视,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在学*和工作中不断追求和实践。
臣当修撰之时,史官沈传师等采事得于传闻,诠次不精,致有差误,圣明所鉴,毫发无遗。
人物甚小,青衫白袴,乌巾黄履,~。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
3.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1. 【不遗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