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5:58
不遑枚举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时间一一列举”,形容事物或情况非常多,以至于无法一一列举。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的繁多和复杂性,通常用于描述无法穷尽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不遑枚举 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壮丽、历史的丰富或人物经历的复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或复杂情况。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历史或科学研究中,不遑枚举 可以用来描述相关案例、或数据的繁多。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数量多少和列举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不遑枚举 在意义上相近或相反。
不遑枚举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不遑”意为“没有时间”,“枚举”意为“一一列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不遑枚举 常用于强调事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与人重视细节和全面性的文化特点相契合。在社会交流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赞赏或敬佩。
不遑枚举 这个成语给人以丰富、复杂和深刻的印象,常用于表达对某事物的赞叹或敬畏。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事物多样性和深度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描述一次旅行经历时使用过不遑枚举,因为那次旅行的见闻和体验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山川之美,不遑枚举,
每一处风景,皆有其独特之韵。
不遑枚举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如自然景观的壮丽、历史**的丰富或人物经历的复杂。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悠扬的音乐,象征着事物的多样性和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o numerous to mention" 或 "countless",都表达了类似的意义,即事物数量之多以至于无法一一列举。
不遑枚举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用于强调事物的繁多和复杂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那些难以穷尽的事物和情况。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无不尽力,设民会以通声气,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凡兹文明之事业,不遑枚举。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遑】
(形声。从辵(chuò),皇声。本义:急迫)。
同本义。
【引证】
《盐铁论·散不足》-墨子遑遑,闵世也。
【组词】
遑急、 遑遽
3.
【枚】
(会意。从木,从攴(pū)。本义:树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枚,枝干也。可为杖。 、 《释名》-竹曰个,木曰枚。 、 《广雅》-枚,条也。 、 《诗·大雅·旱麓》-施于条枚。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4.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1. 【不遑】 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