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2:0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2:03:52
词汇“不遗葑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不遗葑菲”字面意思是不遗弃葑草和菲草,比喻不嫌弃任何微贱之物或人。基本含义是指对待人或事物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不因外表或出身而有所偏见。
“不遗葑菲”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是“不遗葑菲,无以下体”,意指不嫌弃葑草和菲草,因为它们虽贱但有实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强调平等和仁爱的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和平等是重要的道德准则。这一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即对待他人要有仁爱之心,不分贵贱,以礼相待。
这一成语给人以温暖和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公平、仁爱和包容。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平等和尊重,不因外在条件而有所偏见。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建设活动中听到领导者引用“不遗葑菲”来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成语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不遗葑菲,
万物生长皆有其时。
仁心待人,不分贵贱,
共绘人间和谐图。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上,各种植物和谐共生,不分贵贱,共同享受阳光和雨露。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宁静和和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来表达,强调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
“不遗葑菲”这一成语深刻体现了平等和仁爱的精神,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广泛,但其蕴含的价值观念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平等意识和仁爱之心。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前辈留意人材,~如此。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
3.
【葑】
菰根,即茭白根。
【引证】
《晋书·毛璩传》-四面湖泽,皆是菰葑。
【组词】
葑田、 葑炉
4.
【菲】
(形声。从艹,非声。本义:菲菜,一种芜菁类植物。又名芴、刹恕⑼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菲,芴也。 、 《尔雅》。注:“即土瓜也。”-菲,芴。 、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
【组词】
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