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9:41
流黜(liú ch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流放、贬谪”。它通常指的是将某人从原来的职位或地位上降级,并将其驱逐到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作为一种惩罚或政治手段。
在文学作品中,“流黜”常用来描述古代官员因政治斗争或犯错而被贬至边远地区的情况。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政治讨论中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用于描述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惩罚方式。
“流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流”指的是流动或移动,“黜”指的是降级或废除。这个词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种常见惩罚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历史时仍被使用。
在**古代社会,流黜是一种严厉的政治惩罚,不仅影响个人,还可能影响其家族和后代。这种惩罚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提到“流黜”,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政治斗争、忠诚与背叛、以及个人的悲剧命运。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与不幸和挫折相关。
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有流黜这种政治惩罚,但这个词仍然可以用来描述某些极端的职业挫折或社会排斥的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黜谪如梦,边疆的孤星,照亮了谁的寂寞?”
想象一个古代官员被流放到边疆的场景,可以联想到荒凉的边疆风景、孤独的旅行者、以及悲凉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政治惩罚可能被称为“exile”(流放)或“deportation”(驱逐),但“流黜”这个词更具体地指向了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
“流黜”这个词虽然源自古代,但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在现代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黜】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降职或罢免。
【引证】
《说文》-黜,贬下也。 、 《玉篇》-黜,贬也,下也。 、 《虞书》。传:“退其幽者。”-黜陟幽明。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何以黜朱于朝。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 、 高适《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 、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涉不闻。
【组词】
罢黜百家;黜落、 黜升、 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