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0:38
流风遗烈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流风”和“遗烈”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流传下来的风气和遗留下来的功绩或精神。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良好的风尚或英勇的事迹被后人继承和传扬。
在文学作品中,流风遗烈 常用来形容某个时代或某个人的高尚品质和伟大成就被后人所敬仰和传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种传统的价值和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化研究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价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
同义词:传统美德、文化遗产、历史遗迹 反义词:现代风尚、新潮思想、革新精神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传统美德”更侧重于道德层面,“文化遗产”更侧重于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传承,“历史遗迹”则更侧重于具体的物质遗存。
流风遗烈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历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指代的内容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流风遗烈** 强调的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强调对先辈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维护。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仰和尊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以及那些被后人传颂的伟大事迹。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听到导游讲解关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流风遗烈,这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流风遗烈,千古传颂, 英雄事迹,永载史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英雄事迹的画作,或是古代文献中的插图。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的战鼓声或是史诗朗诵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egacy”或“heritage”,它们也强调了传承和遗产的概念,但在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
流风遗烈 这个词汇在我对汉语成语的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烈,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
4.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