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24:53
“尾大难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尾巴太大难以甩掉。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一部分过于庞大或重要,以至于难以摆脱或改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组织、机构或个人因为某些部分过于强大而难以进行改革或调整。
在文学作品中,“尾大难掉”常用来比喻那些因为历史悠久、势力庞大而难以改革的机构或组织。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因为某些固有的问题而难以改变。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组织变革的困难。
同义词:积重难返、根深蒂固
反义词: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尾大难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事物难以改变的普遍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形容组织或机构,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惯或问题。
在**文化中,“尾大难掉”常常与“改革”和“变革”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即使是看似不可能的改革,也可能因为坚持和智慧而实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感觉,因为它揭示了改变的困难和挑战。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历史包袱而步履维艰的组织或个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想要改变某些*惯但发现非常困难的情况,这时“尾大难掉”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地描述了我的处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尾大难掉,历史的沉重,改革的步伐,艰难而坚定。”
想象一只巨大的动物,它的尾巴过于庞大,以至于它无法轻松地转身或移动。这种视觉形象可以帮助理解“尾大难掉”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o big to fail”(太大而不能倒),但它更多用于经济和金融领域,指的是某些机构因为过于重要而不能让其倒闭。
“尾大难掉”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改变的困难,尤其是在面对庞大和复杂的组织或惯时。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变革时要保持耐心和智慧,同时也认识到改变的可能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嗣又恐他控制上游,~,更召为中书监光禄大夫,另调沈攸之代任。
1. 【尾】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掉】
(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掉,摇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未折,尾大不掉。
【组词】
掉尾巴;掉荡、 掉眩、 掉擘、 掉舌、 掉嘴弄舌、 掉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