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0:16
“八儒”一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八”通常指数字八,而“儒”则指儒家,即**古代的一个哲学流派,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因此,“八儒”可能指的是与儒家相关的八个方面或八个代表人物,但这只是一个推测,因为没有确切的文献或历史记录支持这一解释。
由于“八儒”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学术讨论中,如果提到“八儒”,可能是指对儒家思想进行分类的八个分支或代表人物。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指代儒家的多个方面或多个代表人物。
由于“八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儒家学者、儒学代表 反义词:这个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八儒”这个词的词源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儒家学者和学派通常有更具体的名称,如“孟子学派”、“荀子学派”等。
在文化中,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八儒”这个词并没有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儒家思想在历史上一直是主流思想之一,影响了**的政治、教育、家庭和社会结构。
由于“八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对于熟悉儒家思想的人来说,这个词可能唤起对儒家学派和代表人物的思考。
由于“八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尝试使用“八儒”来象征性地指代儒家的多个方面:
八儒之道,仁义为先,
礼智信行,千古流传。
由于“八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对于熟悉儒家思想的人来说,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儒家学者和他们的著作。
“八儒”这个词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词汇,因为它是特定于中文和儒家文化的。
“八儒”这个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定义和使用非常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儒家思想和其代表人物更为重要。这个词可能在特定的学术或文学语境中有其用途,但对于一般语言学者来说,它的重要性不大。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