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8:52
词汇“折还”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或者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由于其不常见的特性,以下分析将基于假设性的理解和可能的语境来进行。
“折还”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折返”或“归还”。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表示物体或人从某个地方返回原点,或者归还某物。
由于“折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折”和“还”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弯曲”和“返回”。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折还”可能与归乡、归还等概念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家乡和归属感的情感。
“折还”可能引起一种温馨或怀旧的情感,因为它与回到熟悉的地方或状态有关。
由于“折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描述某人回到家乡或归还物品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折还”来创造一种意境,如“月光折还,照亮了归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或者一个物体在空间中折返。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脚步声或物体碰撞的声音。
由于“折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return”或“bounce back”。
“折还”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使用需要特定的语境。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某些特定的情感或动作。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还】
(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还,復也。 、 《尔雅·释言》-还,返也。 、 《诗·小雅·何人斯》-还而不入。 、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 、 《资治通鉴》-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 、 《乐府诗集·木兰诗》-送儿还故乡。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 《后汉书·列女传》-复还终业。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自南海还。
【组词】
还首、 还云、 还函、 还转、 还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