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27:26
词汇“折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折首”进行深入分析:
“折首”字面意思是指斩首或断头,通常用来形容严重的伤害或死亡,尤其是在战争或刑罚中。
“折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折”有断裂之意,“首”即头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斩首”等词汇。
在古代**,折首常常与战争、刑罚和忠诚等概念相关联。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生死、荣誉和忠诚的看法。
提到“折首”,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悲壮、牺牲和残酷的战争场面,带来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情感反应。
由于“折首”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古代文学时,可能会用到。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折首”来增强历史的氛围和情感的深度。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或战鼓声,可以更好地理解“折首”所传达的残酷和悲壮。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decapitate”或“behead”,也有类似的表达,但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折首”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背景。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