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9:06
词汇“刺虎持鹬”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短语。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刺虎持鹬”字面意思是刺杀**并持有鹬鸟。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文是“刺虎,持鹬”,用来形容智勇双全,能够同时应对两种强大的对手或困难。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智勇,如在历史小说或武侠小说中描述主角的英勇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人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策略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种高效的战略或战术。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智勇双全的崇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某人智勇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智勇双全一直是人们推崇的品质。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智慧和勇气。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英雄形象和克服困难的场景,激发人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个朋友在工作中面对复杂问题时表现出的能力和勇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刺虎持鹬显英豪,智勇双全照古今。”
想象一个勇士手持长矛,面对猛虎和飞鹬,背景音乐可能是激昂的鼓声,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ming the lion and the dragon”,虽然具体意象不同,但都表达了面对强大对手时的勇气和智慧。
“刺虎持鹬”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鼓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最佳的自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
1.
【刺】
象声词
【组词】
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4.
【鹬】
(形声。从鸟,矞(yù)声。本义:水鸟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鹬,翠鸟也。知天将雨。 、 《礼记》-知天文者冠鹬。 、 《本草纲目》-鹬如鹑,色苍嘴长,在泥涂间鹬鹬声,村民云田鸡所化,亦鹌鹑类也。苏秦所谓鹬蚌相持者,即此。 、 《战国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组词】
鹬鹬、 鹬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