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13
披卷: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打开书卷或卷轴,进行阅读或研究。在古代,书籍多以卷轴形式存在,因此“披卷”特指展开书卷的动作。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披卷”常用来形容文人雅士沉浸于书卷之中,如“披卷夜读”、“披卷沉思”。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可能在一些文学性较强的对话或书面语中出现。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文献学领域,可能会使用“披卷”来描述研究古代文献的行为。
同义词:展卷、开卷、翻阅 反义词:卷起、合卷
“披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当时的书籍多以卷轴形式存在,因此“披卷”特指展开书卷的动作。随着书籍形式的演变,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披卷”常与文人雅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学问和修养。在古代社会,能够披卷阅读的人往往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士人。
“披卷”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和专注。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以及一个人沉浸在书本中的专注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披卷阅读,那种沉浸在书本中的感觉非常美妙。
诗歌: 披卷夜读,星光作伴, 古籍中寻觅,智慧的痕迹。
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图书馆里,一位年轻的学者披卷细读,试图解开一个千年谜题。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古籍,一个人正专注地披卷阅读。 听觉联想:可以想象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以及夜晚的宁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unroll”或“unfurl”,但这些词汇更多指物理上的展开动作,而不像“披卷”那样带有文学和文化的内涵。
“披卷”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卷】
膝盖弯曲。引申泛指弯曲。
【引证】
《说文》-卷,膝曲也。 、 《庄子·徐无鬼》。释文:“犹拘挛也。”-有卷娄者。 、 《庄子·逍遥游》-卷曲而不中规矩。 、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丰卷字子张。
【组词】
卷曲、 卷娄、 卷陲、 卷屈、 卷舒
诚恳。
【引证】
《汉书·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