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4:4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4:41:00
词汇“披冻”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披”和“冻”组合而成的,但在标准汉语中并没有固定的含义。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由于“披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但从字面上理解,“披”通常指覆盖或穿戴在某物上,而“冻”则指物体因低温而变得硬或凝固。因此,“披冻”可能指的是某种覆盖或穿戴的状态,这种状态与低温或冻结有关。
由于“披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作者为了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描述一种特殊的场景而创造的。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方言或俚语中。
由于“披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覆盖、冻结 反义词:融化、解冻
由于“披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披冻”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气候现象或心理状态,但这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
“披冻”可能让人联想到寒冷、孤寂或冷漠的情感,这取决于它被使用的具体语境。
由于“披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这个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披冻”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氛围或场景,例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景象,或是寒冷的北风呼啸的声音。
由于“披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通过对“披冻”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标准汉语中并没有固定的含义,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以被用来创造性地描述与寒冷或冻结相关的场景或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词汇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冻】
(形声。从仌(bīng),东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冻,仌也。 、 《风俗通》-壮冰曰冻。 、 《礼记·月令》-水始冰,地始冻。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掣红旗冻不翻。
【组词】
冻柱、 冻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