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6:24
披剃: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僧侣出家时的一种仪式,即剃去头发和胡须,象征着舍弃世俗生活,投身于修行。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披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物决定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追求精神上的净化和超脱。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或个人生活选择时。 专业领域:在研究或**文化领域,“披剃”是一个专业术语,用来描述僧侣的出家仪式。
同义词:出家、剃度 反义词:还俗(指僧侣回归世俗生活)
“披剃”一词源于汉语,由“披”(覆盖、穿戴)和“剃”(剃去头发)两个字组成。在传入后,这个词汇被用来描述僧侣的出家仪式,至今仍在使用。
在文化中,“披剃”象征着对世俗的舍弃和对的忠诚。这个仪式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承诺。
“披剃”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超脱和精神上的净化。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向往或对个人选择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信仰或个人生活选择时。例如,某人可能会分享自己或他人决定披剃出家的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披剃了尘世的烦恼,
在佛光的照耀下,
心灵如莲花般纯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僧侣在寺庙中进行披剃仪式的场景,周围是宁静的佛像和香烟缭绕。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宁静的**音乐,如梵唱,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可能有不同的词汇和仪式形式。例如,在印度教中,类似的仪式可能被称为“剃度”(Upanayana),但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披剃”这个词汇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对世俗的舍弃和对的忠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个词汇的背景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个人生活选择。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剃】
用刀刮去毛发。
【引证】
《说文》-鬀,剃发也。大人曰髡,小儿曰鬀,尽及身毛曰鬄。
后来写作“剃”。
【引证】
《广韵》-剃,同鬀。
【组词】
剃胡子;剃汗毛;剃得干净;剃光头;剃削、 剃面;剃工;剃平头;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