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8:22
工联主义(Syndicalism)是一种政治和社会理论,主张通过工会(或称为工联)来实现社会和经济变革。工联主义者认为,工人阶级应该通过直接行动,如罢工、抵制和工厂占领,来控制生产资料,最终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
“工联主义”一词源自法语“syndicalisme”,由“syndicat”(工会)和“-isme”(主义)组成。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随后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和拉丁美洲。
工联主义在20世纪初的工人**中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它与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有密切联系,主张通过工人自治来实现社会变革。
工联主义常常与激进的变革、工人权益和集体行动联系在一起。它可能唤起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追求,也可能引发对暴力和冲突的担忧。
在大学期间,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工联主义的研讨会,这让我对工人**的历史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工联主义:
在工厂的烟囱下,
工联的旗帜飘扬,
罢工的钟声响起,
变革的火焰燃烧。
工联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旧时的工厂、罢工游行和激昂的演讲。视觉上,可能是黑白的照片,显示工人们在街头抗议;听觉上,可能是激昂的演讲和群众的呼喊。
在不同语言中,工联主义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通过工会实现社会变革——是普遍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工联主义被称为“sindicalismo”。
工联主义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概念,它不仅涉及经济和政治理论,还与社会正义和工人权益紧密相关。了解工联主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工人**和当代的社会变革。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联】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 、 《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三曰官联,以会官治。 、 《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聯,聯绵不绝也。 、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组词】
联垂、 联襟、 联缀、 联珠、 联华、 联裾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