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6:27
工薪: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工作的薪水”,通常指的是通过正式工作获得的固定工资或薪金。它强调的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通常与稳定的职业和收入相关。
“工薪”一词源于汉语,由“工”(工作)和“薪”(薪水)组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讨论社会经济问题时。
在**,“工薪阶层”通常指的是那些有稳定工作并按月领取固定工资的人群。这个词汇在社会分层和经济讨论中占有重要位置,反映了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可。
“工薪”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但可能有限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辛勤工作、家庭责任和日常生活的压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朋友们讨论他们的工薪情况,如何合理规划收入以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是一个常见的话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工薪”:
晨曦中,工薪族匆匆赶路,
日复一日,薪水微*却坚定。
城市的脉搏,由他们推动,
平凡的付出,构筑社会的基石。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上班族在早高峰的地铁中挤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坚定的表情。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工薪”这个词所代表的辛勤和责任。
在英语中,“工薪”可以对应为“salaried worker”或“wage earner”。不同文化中,对工薪阶层的定义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通过劳动获得固定收入的群体。
“工薪”这个词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代表了个人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也反映了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