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5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54:49
烟民: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吸烟的人”,通常指那些经常或习惯性地吸食烟草制品的人。
“烟民”这个词源于汉语,由“烟”和“民”两个字组成。在20世纪初,随着烟草的普及,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这个词的负面含义逐渐增强。
在许多文化中,吸烟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或个人习惯。然而,随着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加深,许多社会开始推行禁烟政策,“烟民”这个词也逐渐带有了负面色彩。
对于非吸烟者来说,“烟民”可能引发对健康风险的担忧和对二手烟的反感。对于吸烟者来说,这个词可能带有自我认同的意味,也可能伴随着对戒烟困难的无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老烟民,他每天都要抽很多烟,尽管知道这对健康不利,但他似乎无法戒掉这个习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烟民”:
烟民的指尖,
燃烧着岁月的痕迹,
一缕缕青烟,
飘散在无边的夜空。
在英语中,“烟民”可以对应为“smoker”,但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吸烟的态度和政策差异很大,因此这个词的使用和含义也会有所不同。
“烟民”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反映了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个词的背景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理解文化差异。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