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2:14
词汇“扬枻”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扬枻”(yáng yì)字面意思是指扬起船桨,通常用来比喻振奋精神或鼓舞士气。在《汉语大词典》中,“扬枻”解释为“举桨,比喻振奋”。
在文学作品中,“扬枻”常用于形容人物在困境中振作起来,或者在胜利时更加奋发向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古典文学或诗词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这个词汇来分析古代文人的心态或行为。
“扬枻”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如《诗经》中就有“扬之水,白石凿凿”的句子,虽非直接使用“扬枻”,但体现了“扬”的动作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扬枻”常与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相联系,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
“扬枻”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前进的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这个词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在创作中,可以将“扬枻”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的场景,或者用它来命名一个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的组织或活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波涛中扬起船桨,奋力划行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乐曲来增强“扬枻”所传达的振奋感。
由于“扬枻”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其传达的振奋精神和积极态度是普遍的。
“扬枻”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枻】
船舷。
【引证】
《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船桨,一说船柁。
【引证】
《史记》-扬桂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