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2:14
词汇“扬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扬戮”的字面意思是指公开处决并示众,其中“扬”有展示、公开的意思,“戮”则是处决、杀戮的意思。这个词汇通常带有强烈的惩罚和警示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扬戮”可能用来描述古代刑罚的残酷性,如在历史小说或古代文献中描述对叛国者或重罪犯的公开处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因为它过于正式和生僻。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史或刑法研究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历史刑罚制度。
“扬戮”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刑罚的公开性和警示性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刑罚制度的变革,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古代社会,公开处决是一种常见的刑罚形式,它不仅是对罪犯的惩罚,也是一种社会控制和道德教育的手段。通过公开处决,统治者试图向民众传达法律的威严和不可侵犯性。
提到“扬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刑场的残酷景象,以及那种公开示众的羞辱感。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厌恶或是对正义的思考。
由于“扬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历史文献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扬戮”用于描述一个历史场景,如:“在那片尘土飞扬的刑场上,扬戮的旗帜高高飘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残酷与无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刑场的画面,人们围观,刑具陈列,气氛沉重。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刑场上人群的喧哗声,或是执行死刑时的沉重脚步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公开处决和示众刑罚也有出现,但具体的词汇和执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公开处决形式。
“扬戮”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刑罚制度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汩】
疾行。
【引证】
《楚辞》。王逸注:“汩,去貌,疾若水流也。”-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组词】
汩汩、 汩徂、 汩话、 汩流、 汩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