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0:5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0:59:58
材朽行秽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材料腐朽,行为肮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质低劣,行为不端,或者事物的质量极差。
在文学作品中,材朽行秽 常用来批评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些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
材朽行秽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义直接反映了其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和品行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材朽行秽**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行为的重视,以及对于不良行为的批判。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堕落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使用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强烈的批判和不满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某些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或个人行为时使用这个词汇,以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材朽行秽的世界里,
寻找一丝纯净的光芒,
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指引我前行,不迷失方向。
视觉上,材朽行秽 可能让人联想到腐烂的木材、脏乱的环境;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刺耳的噪音或不和谐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otten to the core" 或 "corrupt and vile",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负面含义。
材朽行秽 这个成语在描述道德败坏或行为不端时非常有用,它简洁而强烈地传达了负面评价。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
1.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
2.
【朽】
(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朽,腐也。 、 《诗·周南·良耜》。释文:“烂也。”-荼蓼朽止。 、 《礼记·月令》。注:“气若有若无为朽。”-其臭朽。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组词】
朽索、 朽壤、 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
3.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4.
【秽】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 、 《荀子·王霸》-涂薉则塞。 、 《荀子·大略》-国之薉孽也。 、 《考工记·总目》注-粤地涂泥多草薉。 、 《文选·班固·西都》-并稻潜秽。 、 《荀子·富国》-民贫,则田瘠以秽。
【组词】
秽草、 秽荒、 秽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