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5:49
“俎”和“簋”都是古代**用于祭祀或宴会的礼器。
在古代,俎和簋是重要的礼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和等级制度。它们的使用和制作工艺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技艺和审美。
这两个词汇带有一种古老和庄重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宴会,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到过古代的俎和簋,它们精美的工艺和历史的沉淀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古老的俎上,
摆放着岁月的祭品,
簋中盛满了时光的黍稷,
祭祀着那遥远的过往。
想象一幅画面: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件古老的俎和簋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中,周围是低沉的解说声,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古老的时代。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礼器也有出现,如古埃及的祭器和古希腊的宴会器皿,但它们的形式和用途各有特色。
通过对“俎”和“簋”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这两个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在表达和思考时能够更加丰富和深刻。
1.
【俎】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为俎孔硕。 、 《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 《山海经·海外西经》-祭操俎。 、 《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 、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组词】
俎几、 俎拒、 俎味
2.
【簋】
(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同本义。
【引证】
《说文》-簋,黍稷方器也。 、 《周礼·舍人》注-皆云圆曰簋,谓内圆也。 、 《易·损》-二簋可用享。 、 《诗·秦风·权舆》-每食四簋。 、 《仪礼·公食礼》-宰夫设黍稷六簋。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周礼·掌客》-鼎簋十有二。 、 《史记·始皇纪》-饭土簋。 、 《韩非子·十过》-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组词】
簋廉、 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