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2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1:35
“不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不进行砍伐或不自夸。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于形容人不自夸、不炫耀自己的成就或优点。
“不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军事或林业有关,指不进行攻击或砍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扩展到形容人的品质,特别是谦虚和不自夸。
在**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不伐”在社会交往中被高度推崇,尤其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背景下。
“不伐”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谦逊、稳重和可靠的形象。这种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遇到过许多“不伐”的人,他们虽然才华横溢,但总是低调行事,乐于分享而不是炫耀。这种品质在团队合作中尤为重要,能够促进和谐与协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伐”: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
他如静默的树,不伐其枝。
谦逊的心,如深邃的湖,
映照着月光的温柔。
在英语中,与“不伐”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humble”或“modest”,它们都强调不自夸和不炫耀的品质。不同文化中,谦虚都被视为一种美德,尽管表达方式和强调点可能有所不同。
“不伐”这个词汇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美德,还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谦虚和低调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不伐”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这种文化价值观。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