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52
词汇“悖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悖时”字面意思是指违背时宜或不合时宜。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与当前的社会风气、时代潮流或特定的时间点不相符合,显得过时或不合时宜。
“悖时”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悖”字意为违背,“时”字意为时间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与时代不符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时宜是一种美德,因此“悖时”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评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固守旧观念的人。
“悖时”这个词给人一种落后、不合潮流的感觉,可能会引起一种轻微的嘲笑或不屑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的行为或观念显得悖时,比如坚持使用过时的技术或方法,这时我们可能会用“悖时”来形容他们。
在创作中,可以将“悖时”作为一个主题,探讨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人们如何应对那些显得悖时的观念或行为。
视觉上,“悖时”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老旧的物品或过时的装饰风格。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过时的音乐或老旧的广播节目。
在不同文化中,“悖时”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涉及到与时代不符的含义。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dated”或“out of fashion”。
“悖时”这个词在描述与时代不符的现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价那些过时的观念或行为,还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变化的时代中保持适应性和创新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悖时”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
1.
【悖】
(形声。从心,孛(bèi)声。本义:违反,违背)。
同本义。
【引证】
《荀子·正名》。注:“违也。”-悖其所辞。 、 《礼记·月令》。注:“犹逆也。”-毋悖于时。 、 《韩非子·定法》-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组词】
悖言、 悖暴、 并行不悖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