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5:24
冷讥热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冷淡的讥讽和热情的嘲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讽刺和嘲笑,既有冷淡的批评,也有热情的挖苦,强调讽刺的力度和深度。
在文学作品中,冷讥热嘲 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复杂情感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对某人的尖锐批评或不屑一顾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评论或批评文章中,它可能用于表达对某个观点或行为的强烈反对。
同义词: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反义词:赞扬、褒奖、鼓励、支持
这些同义词在表达讽刺和嘲笑时各有侧重,讽刺 更侧重于用言语或文字揭露事物的荒谬,挖苦 则更侧重于用尖锐的言辞伤害对方。
冷讥热嘲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讽刺和嘲笑的丰富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讽刺和嘲笑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冷讥热嘲 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讽刺艺术的精妙运用,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冷讥热嘲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讽刺艺术的欣赏,也有对被讽刺对象的同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中勇于发声,敢于揭露不公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用冷讥热嘲的方式来表达对某些不公正现象的不满。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尖锐,但有时是必要的,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冷讥热嘲,社会的镜子,
揭露虚伪,照见真实。
言语如剑,刺穿谎言,
热嘲冷讥,唤醒沉睡。
冷讥热嘲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智者在黑暗中点燃火把,用尖锐的言辞照亮周围的虚伪和谎言。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那些充满讽刺意味的演讲或辩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ardonic smile" 或 "bitter irony",它们都传达了一种讽刺和嘲笑的意味,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冷讥热嘲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深刻和有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和应用,我更加理解了讽刺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地发表一点“不满于现状”的杂感而已。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讥】
(形声。从言,幾(jì)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讥,诽也。 、 《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谴也。”-此何以书讥。 、 《楚辞·大招》。注:“非也。”-诛讥罢只。 、 《史记·游侠传》。正义:“非言也”>-二者交讥。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于人为可讥。 、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公孙布被之讥。
【组词】
讥呵、 讥毁、 讥望
3.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嘲】
勾引。
【引证】
《金瓶梅》-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
【组词】
嘲汉子的班头、 嘲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