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3:24
劝导:指通过言语或行为引导他人接受某种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通常带有温和、说服的意味,旨在改变对方的想法或行为。
劝导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劝”和“导”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中就有劝导的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传统文化中,劝导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沟通方式,强调以理服人,尊重他人的意愿。在现代社会,劝导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劝导给人以温暖、关怀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耐心、理解和帮助。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鼓励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劝导朋友放弃熬夜的*惯,通过分享健康知识和个人经历,最终成功说服他改善作息。
诗歌: 劝导之风,轻拂心田, 言语如水,润物无声。 改变之路,始于足下, 愿你前行,不负韶华。
视觉:想象一位慈祥的面容,轻声细语地与年轻人交谈,传递着智慧和关怀。 听觉**:听到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充满说服力,引导着对方思考和行动。
在英语中,劝导可以对应为“persuade”或“counsel”,虽然含义相近,但“counsel”更强调建议和指导,而“persuade”则侧重于说服。
劝导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它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也是解决问题和促进改变的有效手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劝导的艺术对于提升人际关系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1.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
2.
【导】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导,引也。 、 《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其治宜导引按轎。 、 《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导官令本。 、 《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导官。 、 《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导一茎六穗于庖。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组词】
导子、 导从、 导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