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9:59
劝喻:这个词由“劝”和“喻”两个字组成,“劝”意味着劝说、劝告,而“喻”则有比喻、说明的含义。结合起来,“劝喻”指的是通过比喻或说明的方式进行劝说,使人理解并接受某种观点或行为。
“劝喻”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劝喻以义”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丰富,但其核心含义——通过比喻或说明进行劝说——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劝喻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相结合,强调通过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人,体现了一种和谐与尊重的社会关系。
“劝喻”这个词给人以温和、理性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希望通过理解和沟通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强制或压迫。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劝喻的方式帮助朋友理解某个复杂的问题,通过举例和比喻,他们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劝喻”:
春风劝喻花儿开,
夏雨劝喻草儿绿。
人生路上多劝喻,
智慧之光永照耀。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树下对年轻人进行劝喻,周围是宁静的自然景色。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柔和的音乐,传达出平和与智慧的氛围。
在英语中,“persuade”和“advise”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应“劝喻”,但“劝喻”更强调通过比喻或说明的方式进行劝说,而不仅仅是说服或建议。
“劝喻”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劝喻”有助于我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并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1.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
2.
【喻】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喻,告也。 、 《礼记·文王世子》-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 、 《史记》-[灌婴]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