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58
权知(quán zh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暂时掌管”或“代理”。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官制中,当某个官职的正式官员因故不能履职时,由其他官员暂时接替其职务,这种情况下接替的官员被称为“权知”。
“权知”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制,特别是在宋代,为了解决官员因故不能履职的问题,设立了“权知”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临时接管职务的专用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员的职责和权力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因此,“权知”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职责交接的重视,以及对官员临时接管职务的规范。
“权知”一词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权力的暂时转移。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官员的形象,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在现代社会,虽然“权知”一词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如公司内部的职务交接,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如“临时接管”或“代理”。
在创作中,可以将“权知”融入到一个历史故事中,描述一个官员如何在特殊情况下接管重要职务,并面临各种挑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官员穿着官服,手持文书,表情严肃地接管职务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宣读文书的声音,以及周围人群的议论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acting”或“interim”来表达类似的临时接管职务的概念。例如,“acting president”(代理总统)或“interim manager”(临时经理)。
“权知”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官制的特点,也体现了对职责和权力交接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多,但它仍然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词汇之一。
1.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