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6:49
词汇“时要”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独立词汇,它通常作为一个词组出现,表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时期。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时要”进行分析:
“时要”字面意思是指某个特定的时间或时期,强调在那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事情或状态。
“时要”作为一个词组,其构成较为简单,由“时”和“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时”表示时间,“要”表示重要或必要,组合起来强调某个时间点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时要”强调了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重要性,这与人重视时机和时令的文化背景相符。
“时要”给人一种紧迫感和重要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关键时刻或重要时期,可能会引起一定的紧张或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安排计划或提醒他人时使用“时要”,如“会议时要准时到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时要”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重要性,如:
春去秋来时要记,
花开花落不可欺。
“时要”可能让人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或是日历上的重要标记,带来一种时间紧迫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the time”或“during the period”,强调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的重要性。
“时要”作为一个词组,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时要”的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和生动地描述特定时间的状态或行为。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要】
要点,纲要。
【引证】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 《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组词】
纪要、 扼要、 要谛、 要窍、 要归、 要本、 要端、 要令、 要义、 要机
计数的簿书。
【引证】
《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
【组词】
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