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0:50
失身: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性行为中失去了贞操或童贞,尤其是在未经充分考虑或非自愿的情况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一个人在精神或道德上的堕落或丧失。
失身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失”意味着失去,“身”指的是身体或身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精神和道德层面的丧失。
在许多文化中,失身与女性的贞操观念紧密相关,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失身可能被视为家庭的耻辱。然而,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失身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悲伤、羞耻或恐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受害者的无助和痛苦,以及社会对这类事件的偏见和歧视。
在现实生活中,失身可能与性教育、心理辅导或法律援助相关。例如,性侵犯受害者可能需要心理支持来处理失身带来的创伤。
在诗歌中,失身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转折点或道德的沦丧:
在那无星的夜,她失身于黑暗的怀抱, 从此,光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失身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夜晚的街道、孤独的身影,或是悲伤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传达出深沉的哀伤。
在不同文化中,失身的含义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失身可能被视为个人的悲剧,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和保护。
失身这个词汇在语言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道德含义。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词汇,并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使用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失身背后的社会问题,如性教育和性别平等,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并为受害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