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2:07
枕中记: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一部小说《枕中记》,作者是唐代文人沈既济。字面意思是指记录在枕头中的故事或秘密,通常用来指代那些隐秘或不为人知的故事、秘密或记录。
在文学语境中,“枕中记”常用来指代那些隐秘、不为人知的故事或秘密,尤其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常与神秘、奇幻的元素相结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讨论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秘史、内幕、隐秘记录 反义词:公开记录、明文记载
“枕中记”一词源自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书生在梦中经历了一系列奇幻的冒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任何隐秘或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记录。
在**文化中,“枕中记”常常与神秘、奇幻的元素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这个词汇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记录和传承秘密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秘密和故事,激发了我对于探索未知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喜欢在日记中记录一些不为人知的心事,这些日记就像是他们的《枕中记》,记录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秘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夜的深邃中,
我翻阅着《枕中记》,
每一页都是梦的篇章,
隐藏着未知的秘密。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本古老的书籍,封面斑驳,内页泛黄,记录着一个个神秘的故事。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段悠扬的古琴曲,伴随着书页翻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秘密日记”或“隐秘记录”,但它们没有“枕中记”那种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枕中记”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种文学形式,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秘密和未知的好奇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同时也鼓励我在写作中融入更多的神秘和奇幻元素。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