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7:05
词汇“失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失载”字面意思是指失去承载或负担的状态。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物体失去了原本承载的重量或内容,也可以比喻性地指某个系统或组织失去了原本承担的功能或责任。
在文学作品中,“失载”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空虚或失落的状态,如“心灵失载”可能指心灵失去了原本的寄托或目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物流或工程学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设备或结构失去了原本的设计承载能力。
“失载”由“失”和“载”两个字组成。“失”表示失去,“载”表示承载或负担。在古代汉语中,“载”也有记录或记载的意思,因此“失载”在某些文献中也可能指记录的丢失。
在现代社会,由于“失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有限。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下,这个词汇可能被赋予特定的含义。
“失载”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无助或失落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失去支撑或方向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到“失载”这个词汇,但在讨论机械故障或心理状态时,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当夜幕降临,心灵失载,星辰指引我前行。”
“失载”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空荡荡的容器或一个静止不动的机器,这种视觉形象可能伴随着一种沉闷或寂静的听觉感受。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失载”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
“失载”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某些专业或文学语境中,它能够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概念。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载】
(形声。本义:乘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载,乘也。 、 《易·暌》-载鬼一车。 、 《诗·小雅·縣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 《史记》-陆行载车,水行载舟。 、 《乐府诗集·陌上桑》-宁可共载不。 、 《史记·魏公子列传》-上载公子上坐。 、 清·方苞《狱中杂记》-载以来。
【组词】
搭载;载舟、 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