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2:29
“由近及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按照距离的远近顺序,从近处开始逐渐向远处延伸或处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有序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或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由近及远”常用于描绘场景或叙述**的展开,如从眼前的景象逐渐扩展到更广阔的视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从最容易或最接近的问题开始,逐步解决更复杂或更远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城市规划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空间布局或资源分配的策略。
“由近及远”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明确,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义。在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起源时间难以考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由近及远”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由内而外”和“由己及人”的道德观念,即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影响和帮助他人。这种思想在社会关系和行为准则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成语给人以有序、稳重和逐步发展的感觉。在思考问题或规划未来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带来一种踏实和有序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使用“由近及远”的策略来安排工作和学*任务,先处理最紧急或最重要的事项,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由近及远,春光渐次开,一树桃花先报信,远山绿意缓缓来。”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海边,视线由近处的沙滩逐渐延伸到远方的海平线。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渐入佳境的乐曲,从柔和的序曲逐渐过渡到高潮部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near to far”,但其使用频率和深度不如汉语成语丰富。
“由近及远”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它不仅指导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秩序和逐步发展的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1.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引证】
《左传》-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组词】
由蘖、
2.
【近】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近,附也。 、 《礼记·祭义》-为其近于道也。 、 《诗·大雅·荡》-小大近丧。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 唐·柳宗元《三戒》-稍出近之。 、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时敌军已近寨。
【组词】
逼近、 挨近;近傍、 近晚、 近火
3.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
4.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