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3:02
词汇“劝儆”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劝儆”进行分析:
“劝儆”的字面意思是劝告和警告,通常用来指通过言语或行为来劝导某人,同时给予警告,使其改正错误或避免不良行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劝儆”可能会出现,用以描述长辈对晚辈的教诲,或者上级对下级的训诫。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通俗的词汇如“劝告”、“警告”等。
“劝儆”由“劝”和“儆”两个字组成。“劝”字意为劝说、劝导,“儆”字意为警告、警戒。在古代汉语中,“儆”字的使用较为频繁,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儆”字的使用逐渐减少,“劝儆”这一组合也随之变得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进行劝儆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强调的是权威和规矩,希望通过劝告和警告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
“劝儆”一词给人一种严肃、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威、规矩和传统。在现代社会,这种词汇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过时和不合时宜。
由于“劝儆”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词汇。在正式的文书或特定的文学创作中,可能会考虑使用以体现特定的语境和风格。
在创作一首诗或一个故事时,可以使用“劝儆”来营造一种古风或正式的氛围,例如:
由于“劝儆”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很难直接联想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形象。它更多地与文字和语言的表达相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与“劝儆”完全对应的词汇,因为这是一个结合了劝说和警告的复合概念。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admonish”或“caution”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劝儆”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演变。
1.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
2.
【儆】
(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儆,戒也。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注-儆,备也。 、 《左传·昭公十八年》-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 、 《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官、巷伯儆宫。
【组词】
儆悟、 儆守、 儆惧、 儆懔、 儆戢、 儆儆、 儆动、 儆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