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5:50
力量:指物体产生或承受力的能力,也指人的体力、能力、影响力或权力。在物理学中,力量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力量可以指个人的能力、意志力或社会影响力。
力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物理上的力,后来扩展到指人的能力、影响力等。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power”或“strength”,它们也有类似的演变过程。
在许多文化中,力量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与勇气、决心和成功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力量往往与权力、地位和控制相关。
力量常常让人联想到坚强、勇敢和不可战胜的形象。它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如敬佩、渴望和安全感。
在个人生活中,力量可以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坚持和勇气。例如,一个人在面对疾病时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就是力量的体现。
在诗歌中,力量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晨曦的光芒中, 力量如潮水般涌动, 唤醒沉睡的大地, 赋予万物新生。”
力量可以让人联想到壮观的自然景象,如瀑布的冲击力或风暴的威力。在音乐中,强烈的节奏和和弦可以传达力量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力量的表达方式各异。例如,在日语中,“力”(ちから)同样指力量,但在某些语境下,它也可以指精神力量或魔法力量。
力量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它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精确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理解力量的不同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一词汇。
1.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2. 【量】 ——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