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4:44
“楛耕伤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耕作粗劣,伤害庄稼。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工作不认真,导致结果不佳或损害了最终成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细致、不负责任的人。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草率的工作或行为。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农业或管理学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细致和责任心的重要性。
“楛耕伤稼”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楛耕者伤稼,楛猎者伤兽。”原意是指耕作不细致会伤害庄稼,后来泛指一切不认真、不细致的工作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是基础,因此对耕作的态度非常重视。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工作质量的重视,强调了细致和责任心的文化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和粗心大意的行为。它提醒人们在任何工作中都应该保持细心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同事工作不认真而导致项目出错的情况,这时“楛耕伤稼”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地描述了那种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不识楛耕苦,秋月难明伤稼心。”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田野中,农民粗心地耕作,庄稼被伤害,风吹过,庄稼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不细致耕作的后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oppy work”或“half-hearted effort”,但这些表达没有“楛耕伤稼”那种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楛耕伤稼”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工作态度的批评,也是对细致和责任心的强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楛耕伤稼,耘耨失岁,政险失民。
1.
【楛】
(形声。从木,苦声。(hù)本义:①一种树。《说文》:“楛木也。”《韩非子·十过》:“有楛高至于丈。”②谓器物粗劣不坚固)。
粗劣的,粗制滥造的。
【引证】
《荀子·议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 《荀子·王霸》-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 、 《荀子·富国》-芒轫楛。 、 《荀子·天论》。注:“谓粗恶不精也。”-楛耕伤稼。
【组词】
楛僈、 楛耕伤稼、 楛窳
2.
【耕】
(形声。从耒(lěi),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
同本义。翻松田土。
【引证】
《正字通》-耕,治田也。 、 《说文》。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 、 《山海经·海内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 《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 、 《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 、 《乐府诗集·陌上桑》-耕者忘其犁。 、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组词】
耕食、 耕桑、 耕垡、 耕植
3.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稼】
(形声。从禾,家声。本义:种植五谷)。
同本义。
【引证】
《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 、 《山海经·大荒南经》-巫载民不稼不穑食也。 、 《仪礼·少牢礼》-宜稼于田。 、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组词】
稼桑、 稼事、 稼政、 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