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6:53
词汇“楛耕”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阅,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对“楛耕”进行分析。
“楛耕”可能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楛”和“耕”。其中,“楛”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古汉语中指粗劣的箭杆;“耕”字则指耕地、耕作。结合来看,“楛耕”可能指的是粗劣或不精细的耕作方式。
由于“楛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农业生产中的粗放管理或技术落后。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可能不会出现。
由于“楛耕”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一个特定地区或特定历史时期的用语。
在农业社会中,耕作方式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生活。如果“楛耕”指的是粗劣的耕作方式,那么它可能反映了当时农业技术的落后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
提到“楛耕”,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艰辛的农耕生活和落后的农业技术,带来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情感反应。
由于“楛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楛耕之地,春去秋来,唯余荒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芜的田地,农民用简陋的工具耕作;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低沉、哀伤的旋律来表达“楛耕”带来的沉重感。
由于“楛耕”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通过对“楛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较为生僻的词汇,也能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语言学习中,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尽管“楛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醒我们在学习语言时,要注意词汇的多义性和文化内涵。
1.
【楛】
(形声。从木,苦声。(hù)本义:①一种树。《说文》:“楛木也。”《韩非子·十过》:“有楛高至于丈。”②谓器物粗劣不坚固)。
粗劣的,粗制滥造的。
【引证】
《荀子·议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 《荀子·王霸》-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 、 《荀子·富国》-芒轫楛。 、 《荀子·天论》。注:“谓粗恶不精也。”-楛耕伤稼。
【组词】
楛僈、 楛耕伤稼、 楛窳
2.
【耕】
(形声。从耒(lěi),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
同本义。翻松田土。
【引证】
《正字通》-耕,治田也。 、 《说文》。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 、 《山海经·海内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 《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 、 《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 、 《乐府诗集·陌上桑》-耕者忘其犁。 、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组词】
耕食、 耕桑、 耕垡、 耕植